为繁荣、弘扬传统文化, 欢迎投稿。联络微信858620059! 出品 趙氏宗亲(ID:zhaoshizongqin) 编辑 英雄 山东曲阜城北有一处孔林,这里是儒学先圣孔子的长眠之地。公元前479年,孔子去世,其将他安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,此时的孔墓还只是一座占地不大的小墓。 [var1] 但到了汉朝年间,因为孔子的儒学得到了帝王的认可,所以孔子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。因此,朝廷也就开始对孔墓进行了扩建。时至今日,已经2400年了,孔墓已经变成了一处占地200万平方米的孔林。 可说来也奇怪,这片偌大的孔林中,居然乌鸦不栖,蛇鼠不侵。这难道是因为这些动物忌惮孔子的“圣人光环”而不敢来此处作祟吗? [var1] 孔子长眠,山东曲阜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,还要从孔林的建设之初开始讲起。在孔子死后,他的那些们自然要为恩师去挑选一块风水宝地。 可是在墓地选址的过程中,这些产生了分歧。卜商认为,墓穴应当是按照帝陵的风水去择选的,但是这个提案却遭到了子贡的反对。 子贡是孔子中的“十哲”之一,担任过鲁国、卫国的丞相一职,而且他还精于商贾,是孔门中最为富有的一人。 [var1] 在子贡看来,帝陵风水固然好。可一朝的皇帝,他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只在他的那一朝,根本不能影响万世。但是恩师孔子不同,他的儒学思想可是要流芳百世的。 因此,孔子的墓地也就不能依照皇陵的标准去选址了。 子贡的这番言论也得到了其他的认可,就连卜商都被他给说服了。于是,选址重任也就交给了他。 那么, 子贡要将他的这位恩师安葬于何处呢?答案是山东曲阜。为什么是曲阜?此地是孔子的出生地,同时也是上古黄帝的故乡。 [var1] 黄帝可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,开创了中华文明。所以,将孔子葬于此也是想证明,他的儒家学说也能够滋养华夏民族,其影响力不亚于黄帝。当孔子的其他得知了子贡的选择后,也纷纷表示赞同。 所以, 在公元前479年,孔子的遗体在曲阜下葬,他的三千都在孔墓中为他守孝三年,以此来表达他们的不舍与哀悼。 帝王扩建,形成孔林 但是在这个时期中,孔墓的规格还不算宏大。等到了孔子被古代统治者尊为“先圣”之后,他的墓地也开始被一遍又一遍地扩建。 [var1] 在南北朝年间, 北齐皇帝命人在孔墓附近种了大约600株树木,孔墓也就变成了孔林。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,这位帝王将孔林扩建至3000亩的规模。 在清朝康熙年间, 帝王对孔林又加以扩建,使其变成了一座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的墓葬群,而且还在这周围修建起了围墙。此外,在雍正王朝,皇帝还安排了守卫来此看守。 在这里也要和大家解释一下, 孔林中不单单只有孔子的墓葬,这里其实是孔氏家族的墓葬园林。另外,后世人们将此地称作为孔林,不叫孔墓的原因有三。 [var1] 一是因为此地坟冢数量众多,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墓葬群了,不能单单以孔子墓葬命名了;二来此地林被繁茂;三来此地石碑众多,俨然成了一个石碑园林。 所以,人们才会将这里叫做孔林,而非孔墓。 但这孔林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,那就是乌鸦不栖,蛇鼠不侵。按理来说,一个树木繁盛且人迹罕见的园林中,肯定是蛇虫鼠蚁的“倾心之所”。 那为什么孔林中没有这些小动物的存在呢?难道说是因为圣人光辉的庇护吗? 乌鸦不栖,蛇鼠不侵 当然不是了,孔林之所以乌鸦不栖,蛇鼠不侵,是因为这里种的都是特殊的树木。 [var1] 史书有载,孔子在去世后,一众时常还会回到这里悼念恩师。在他们前来祭拜的时候,会带上奇花异草,也就是史书中所提到的 “各以四方奇木来植,故多异树”。 而且,这些树木对于古人来说都是没有见过的稀罕树木,那么所,孔子究竟在这里种了什么树呢?经学者考证得知,这些树中有很多是 “桧柏和楷树”。 这两种树木都会散发出一种令乌鸦等鸟类不喜的味道,因而它们也就不会侵扰孔林了。 孔林中除了树木特殊外,孔子来此所种植的花草也有着驱蛇的作用。另外, 他们还会在园林中撒上一些有着防蛇防虫的药粉,比如说硫磺。 [var1] 而老鼠呢?它们同样也是一群对气味非常敏感的生物,比如说樟脑球味、薄荷味。只要将这些药粉撒在孔林中,鼠类自然也就不会靠近孔林了。 民间传说,鸦兵守卫 此外,除了上述原因外, 民间还流传着孔子“三千乌鸦兵”的故事。相传,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抓捕乌鸦的猎人。 [var1] 虽然猎人有心要将这群乌鸦一网打尽,可这鸦群却像是不要命了一样对他发起进攻。所以,猎人也就会好作罢,就连那只被他射中的乌鸦都没机会将它捡走。 孔子看到这群乌鸦在死去乌鸦的上方痛苦地哀叫时,大为震撼,于是就将死去的乌鸦给埋了。 鸦群感念于孔子的善心,就一直守护着他。所以,就算是他死了,鸦群还是守在他的身边。而且这些乌鸦不会去孔林打扰他长眠,只会停留在孔庙附近。 [var1] 或许是因为这群乌鸦兵的存在 ,才让孔林变得“乌鸦不栖,蛇鼠不侵”的。但是这也只是民间传说,并不存在科学依据。 所以,如果要解释为什么这些生物不愿去到孔林打扰,还是要从此地种植的奇花异树入手,相较于“三千乌鸦兵”,这种说法科学含量还更高一些。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↓↓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