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var1]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 据考十六国中只有前凉、后赵、成汉和大夏四国铸过钱,其统治地区为河西、河北、河套、河南等地,皆为当时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,《晋书一张轨传》记曰:“太府参军索辅言于轨曰:今中州虽乱,此方安全,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,轨纳之,立制准布用钱,钱遂大行”,可见张轨铸钱大行河西,想必铸量不少。 [var1]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 但目前尚无钱体特征可考,故无法认张轨五铢钱,及至东晋穆帝永和元年(公元345年),张轨之孙张骏于前凉称王,遂铸钱名曰“凉造新泉”,对于“凉造新泉”的铸主,学界一直有多种猜测,一为张轨铸造说,二为张骏铸造说,还有说是北凉沮渠蒙逊占凉州铸造该钱之说,凉造新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枚国号钱,且存世稀少属古泉珍品,另有“太元货泉”,有学者推测该钱亦为张骏太元年间所铸。 [var1]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 但从考古情况来看,随太元货泉出土的有不少辽钱,且该钱形制及文书写法也近似辽钱,故其是否为前凉铸造,尚难确定,该钱存世亦极少,亦属古泉珍品一列,据《十六国春秋辑补一后赵录》记载,石勒为赵王元年(公元319年),铸造丰货钱,该钱面文横读,篆书,面有带郭和无郭两类,无郭者字大,字长且宽,有郭者又分两式:一为郭缘较细但穿口大,二为郭缘较宽,穿口较小,且”货“字的下贝有上方下圆和长方形之分。 [var1]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 丰货钱径一般在24毫米左右,重2.1至2.75克,成汉的汉兴钱,是李寿的年号钱,钱文隶书,有直读与横读两种,钱径16毫米左右,重量在0.7至1.1克之间,李寿所据之地为益州,公元338年定国号为汉,建元汉兴,后在公元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,计有国43年,夏国是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东晋义熙三年(公元407年)所建,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,建元龙升,大夏真兴钱铸于真兴元年,钱文四字真书,旋读,厚郭广穿,据出土实物测得钱径23.5毫米,重3.03克面文大夏真兴,前两字为夏的国号,真兴是年号,因此该钱是我国钱币史上集国号和年号于一身的第一枚钱币。 [var1]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 五胡乱华时期,北方经济多被割据攻权先后摧残,使得户口锐减,赋税加重,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,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段苦难黑暗时期,但上述钱币的产生,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,令后人对这段历史腕之余稍感宽慰,十六国时期的钱币多存世不多,个别品类甚至以极其珍贵来形容亦不为过,故而在收藏领域穷毕生揽得数枚一直是藏家们的心愿,从交易情况来看价格始终处于顶端珍品级别,甚至有些品种在很长时间里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