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,周郑之间倒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。也许双方在在暗暗较劲,以酝酿下一次更大的对决,总之,桓王初年相对来说是平静的一年。 不过中原的诸侯们却并没有闲着,卫国国内正上演着残酷的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,而宋国、陈国、蔡国和卫国密谋着伐郑的战争,而在遥远的东方,一些小国也蠢蠢欲动,不断进行着互相吞并的小规模的战斗。这一切,年轻的周桓王都无力也无心过问。在列国纷争中,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手。 [var1] 使者此来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希望周天子在晋国大小宗之间的冲突中保持中立,如果能够偏向小宗庄伯一方那就更好不过了。 周桓王让使者放心,他表示周王室绝对不会偏袒大宗,因为周王室一向公平公正。说这话的时候,周桓王的内心掠过一丝丝得意,因为他发现自己竟然也会耍起手腕来了。 周桓王并不关心晋国大小宗之间的斗争,对于他来说,只要能够为王室带来利益,谁做晋侯又有什么关系呢?他之所以作那种表态,是因为它内心里希望晋鄂侯同样也能够认识到,争取王室的支持对于他这个晋国大宗同样重要。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:心安理得的收下晋小宗的贡品,然后悠然的坐在洛邑的宫殿里,等候晋大宗鄂侯的遣使朝见。 [var1] 不过,年轻的天子失望了,他左等右等,晋鄂侯都没有来求他主持公道。这让一心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当好和事佬的周桓王很觉无趣,他心里想:晋国大宗这样不识时务,那他还有作晋侯的资格吗?如果曲沃成为晋侯的话,会不会对周王室更有利呢? 不久,曲沃庄伯勾连郑国、邢国的军队攻击晋国大宗鄂侯的消息传到洛邑,周桓王觉得是该他出手的时候了。他立即决定,派遣大夫尹氏、武氏领兵前往晋国助庄伯伐翼。 鄂侯当然无力阻挡联军的攻击,他只能仓皇之间带领少量护卫亲兵连夜逃出翼城,一路向北逃窜,直到几百里之外的随地(山西介休)。 桓王支持下的晋国小宗曲沃庄伯取得了胜利。这是这年春天的尾巴发生的事情,而到了秋天的开头,事情发生了变化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——利益分配或者是曲沃庄伯为胜利冲昏了头脑,他竟然与周天子反目起来。 [var1] 于是,感觉被耍了的周桓王立即调转矛头,剑指曲沃。《左传》说:“曲沃叛王。秋,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。” 周天子的军队打败了晋国小宗曲沃庄伯,看来周王室的军队力量并不容小觑。这是继位两年以来周桓王的首次出兵,这漂亮的一仗打出了王室的威风。而周天子新立晋国大宗鄂侯之子姬光为晋侯,也极大提振了王室的威望。这是自平王东迁以来,周王室左右诸侯国内成功的一件大事。 这无疑是周桓王重振王室计划的完美开端,这次胜利给桓王以及满朝的文武大臣以极大的鼓励。而诸侯国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似乎在悄悄转变,他们猛然发现,那个几乎被人忘却了的周王室,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虚弱。诸侯们对王室的敬意于是便多了几分,郑庄公便是这些对王室充满了矛盾心理的诸侯们中的一员,他打算亲自到洛邑去见见这位取得了新胜利的周天子。 本文参考文献: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史记》